通訊員 王建霞 劉東 熊樂 文/圖
航拍農業大棚
紅彤彤的火龍果、飽滿的天麻、圓滾滾的魔芋、甜甜的草莓……初冬的漢陰大地沐浴著和煦的陽光,希望的田野上滿是辛勤勞作的村民,似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景畫,到處呈現出豐收的喜悅氣息。
“火紅產業”帶來紅火日子
眼下,正是火龍果成熟季節,漢陰縣澗池鎮的火龍果陸續進入采摘期,質優味美的火龍果成為當地果農增收致富的“甜蜜果”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采摘。
走進火龍果種植基地,只見一株株火龍果樹整齊排列,紫紅色的果實掛滿枝頭,色澤鮮艷、果形飽滿,綠藤紅果相互映襯,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,游客挎籃漫步于采摘園里,仿佛置身于綠色叢林之中,別有一番韻味。
“我去年也過來摘了,這邊停車非常方便,果子非常大,口感也特別好,每次來都摘一大筐回去給家人分享。”游客王女士一邊采摘火龍果一邊拿手機拍照,玩兒得不亦樂乎。
基地負責人楊小利表示,今年是火龍果種植基地迎來的第2輪豐收,F在氣溫走低,在收獲完這一批火龍果后,他們就要注意氣候的變化,通過給火龍果追水肥、蓋膜等方式,保障火龍果枝條的養分充足,保護果實不受霜凍傷害,使火龍果采摘期能延遲到12月底。
從火龍果目前的長勢來看,今年基地的火龍果產量能超過3萬斤,平均畝產2000余斤,F在除了在實體店銷售,她還將火龍果園對外開放,以采摘的方式來助力產業發展,促進火龍果的銷售,擴大基地收益。
“現在每天可以采摘五六百斤,不方便來采摘的,我們可以同城免費配送,保證顧客可以吃上新鮮的火龍果。”楊小利說道。
草莓豐收讓生活更美好
初冬時節,漢陰縣雙河口鎮三柳村草莓種植基地里的頭茬草莓已經陸續成熟,“搶鮮”上市、供不應求。
走進草莓大棚內,草莓的清香撲鼻而來,一排排整齊的草莓苗映入眼簾,一顆顆色澤飽滿、紅艷動人的草莓在綠葉間泛著教人垂涎欲滴的光澤,綠葉間點綴著朵朵小白花,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,前來采摘的游客們穿梭在草莓園里,盡情享受采摘草莓帶來的歡樂。
“前兩天就聽說他們這里的草莓熟了,今天特意帶娃過來看看,味道不錯,又大又甜,我摘了許多。”游客劉女士說道。
該基地的負責人趙子琴表示,今年她種植了10畝草莓,全部是大棚種植,除了熱銷的紅顏、巧克力、白草莓等品種外,為了提前上市和延長草莓采摘期,還特意引進種植了紅玉、奶油等早熟品種。由于使用的是有機肥料,草莓的品質好又上市早,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。
“周末來摘的人特別多,我們都有點忙不過來了,目前一部分已經成熟上市,一部分草莓品種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,每天的產量都在一百斤左右,整個采摘期從今年11月份一直持續到明年5月份。”趙子琴一邊給顧客稱草莓一邊笑著說道。
鄉村振興,產業振興是關鍵。近年來,雙河口鎮堅持農旅融合發展思路,因地制宜,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采摘游, 推動農旅融合發展,進一步提升特色農產品附加值,助力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天麻豐產讓農戶穩增收
大雪前后,位于鐵佛寺鎮合一村的天麻種植基地正逢豐收時。田地里,種植大戶查海家和村民們正忙著采挖、搬運天麻,一個個飽滿的天麻破土而出,十分喜人,群眾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“今年我們種了有380畝天麻,由于前期天氣比較好,目前天麻長勢很好,單體最大的重一斤二兩,預計能收80000斤左右。”捧著個大飽滿的天麻,查海家笑得合不攏嘴。
山上忙采挖,山下加工忙,走進合一村經濟合作社內,工人們正忙著將天麻進行切片、烘干處理,該村的監委會主任朱昌兵表示,合一村平均海拔1000米,土壤、氣候等自然條件適宜天麻種植,為促農增收,在鐵佛寺鎮黨委、政府的鼓勵支持下,當地采取“合作社+農戶+基地”模式大力發展天麻種植產業。
朱昌兵說:“我們村從2019年開始種植天麻,截至目前一共種了1000多畝,為了能更好打開天麻的銷路,提高收益,我們建立了加工廠,進行初加工,成品一部分銷售到全國各地,一部分在本縣銷售。同時,有來購買新鮮天麻的就賣鮮貨,需要干的就賣干貨,還有禮盒裝的,這兩年整體銷售情況都還好,價錢也可以。”
據了解,鐵佛寺鎮天麻種植主要分布在四合村、合一村、高峰村,總種植面積達1500余畝,預計2023年全鎮新鮮天麻產量可達25萬余斤,天麻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。
“為發展壯大林下天麻產業,我鎮共投入250萬元資金用于產業園管護、擴大種植規模、修建天麻烘干廠房、完善相關配套設施。下一步,我鎮將繼續發展山林經濟,依托生態資源優勢,鼓勵支持以‘合作社+農戶’的模式發展壯大天麻產業,以國企帶鎮村帶動農戶增收,助力村集體經濟‘加速跑’。”鐵佛寺鎮宣傳統戰委員蔣瑞雪說。
核桃樹下挖出富民“金疙瘩”
冬閑人不閑。近日,在漢陰縣雙河口鎮斑竹園村的佳林核桃產業園里,核桃樹下套種的600余畝魔芋陸續成熟,當地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進行采挖,一幅“冬日豐收盛景圖”在林間徐徐鋪展。
走進斑竹園村佳林核桃產業園,漫山遍野的核桃樹下,村民們三三兩兩地分散其中,雙手緊握鋤頭用力揮舞,挖開泥土刨出一個個“藏”在地下的魔芋。今年68歲的村民文道喜,正躬身捧起一個三四斤重的魔芋,一邊清理附著在魔芋表面的泥土,一邊心滿意足地感嘆道:“現在年齡大了,出去干活都沒人要了,好在有這個產業園,我平時就在這里給他們干零工,春季在園子里鋤草,核桃熟了打核桃,魔芋熟了挖魔芋,一年下來輕輕松松掙個10000多元,自己生活也夠用了。”
看著村民們干勁十足的勞作場面,產業園負責人吳幫軍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“我們這現在魔芋的面積有600畝,每年產量基本穩定在30噸左右,收入近20萬元。除了在核桃林套種魔芋,我們還發展的有林下養殖、林下藥材等,采取以短養長,使土地資源利用最優化,產業園收益最大化。”
佳林核桃產業園現有面積1600畝,每年鮮核桃產量在10萬斤左右,產值80余萬元,為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,提高產業園收益,吳幫軍立足實際,瞄準產業園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,充分挖掘核桃林潛力,致力于“林下經濟”發展模式,盤活土地資源,發展“林下養殖”“林下套種”等產業,實現一地多種多收,使產業園年綜合收益超過120萬元。同時,帶動周邊村民59戶91人就近務工,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。
暑往寒來,冬日的漢陰大地上依舊充滿生機,各項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迅猛,展現出強勁活力,各個產業園里隨處可見勤勞的漢陰人忙碌的身影,一張張掛滿笑容的臉龐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,一個個特色產業給群眾打通致富增收渠道,架起一座座通往幸福生活的橋梁,也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供著不竭動力。